8179人关注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是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建立了省级专业性的民族博物馆。1985年12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应邀题写了"黑龙江民族博物馆"馆名。黑龙江是我国多民族省分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座博物馆的宗旨是收藏、研究、宣传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情。继承各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我馆以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鄂温克族、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为重点,进行了研究、收藏、陈列。目前仅展出了8个民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的陈列尚在积极准备之中。这里有黑龙江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民族情况统计表。一展厅陈列了赫哲与鄂伦春族。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曾有黑介、黑真、赫哲、那乃等名称。主要居住在三江流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赫哲人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创造了独特的鱼猎文化。赫哲人以**狩猎为主。历史上由于他们打鱼、吃鱼、穿鱼皮,因而被称为"鱼皮部"、"鱼皮国"。这里陈列的生产工具主要有船、网、勾、叉四大类。布匹没有传入赫哲族之前,他们的服装、鞋、装饰及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用鱼皮与兽制作的。这里陈列的是鱼皮衣服、鱼皮套裤、鱼皮绑腿等。鱼皮服装具有耐磨,结实,穿起来轻便保暖的作用,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深受赫哲人喜爱,成为赫哲物质生活一大特色。不过现在能用鱼皮加工服装的人已不多了,赫哲人的鱼皮服装早已被制品所取代了。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使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桦树皮具有柔韧、轻巧、富油脂、不易透水、不易腐烂等优点。另外,东北桦树取材也非常容易。这里陈列的是桦皮帽、桦皮盒、桦皮鹿哨、桦皮摇篮等。桦皮制品的纹饰也很有特色。赫哲人没有文字,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这里整理出版的史诗―――伊玛堪。伊玛堪的内容大部分是歌颂英雄复仇民族兴衰。以及纯真爱情,这种文字样式是说一段、唱一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鄂伦春族世代生息、繁衍于黑龙江两岸及小兴安岭地区,以游猎为主,过着逐野兽而迁徙不定的生活,直到1953年,才实行定居。鄂伦春人以勇敢而强悍著称。长期了来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常年游猎于山岗。一边狩猎、一边生活、这是狩猎工具,扎枪、猎刀、别拉弹克枪等。这是狩猎时必须携带的生活用品,桦皮碗、犴骨筷子、吊锅等。桦皮制品在鄂伦春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鄂伦春有使用的桦皮瓶、盆、娄、碗等,它们的纹饰主要是用骨制压花器,压出图案后,再涂上颜色,非常精美,与其它民族不大相同。这是鄂伦春人使用的摇篮,它的底部呈45度的形状,使用时可以挂在树上,绑在马背上,孩子在摇篮里非常舒适,也可以避免野兽的伤害。这两支桦皮船分别是赫哲人和鄂伦春人的水上运载工具,也是**的生产工具,以桦树皮为主要原料制做而成的。具有易漂浮、不易腐烂、体轻、方便的特点。由于船体很轻,很容易翻船。当地又称它"送命鬼"。第二展厅陈列的是***与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我省现有40万人,分布于全省各地。自由以来,***喜欢穿白色衣服,所以***又称为"白衣皮族"、"白衣同胞",这里陈列着白色上衣,白色裤子和白色勾勾鞋。***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在我省少数民族中唯有***有本民族文字的报刊《黑龙江新闻·朝文版》。这是用朝文出版的《松花江》、《银河》等刊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的人口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我省居第三位锡伯族自古有祖先崇拜的习俗,供奉的女祖宗是"喜利妈妈",喜利妈妈不仅是保佑全家兴,子孙平安的女祖,也是古代锡伯祖记录世系的一种方法,如同一部谱**录着家庭的繁衍情况。供奉的男祖宗是"海尔堪玛法",它被看成是牲畜的保护神,表示牲畜繁殖旺盛。第三展厅陈列着鄂温克、满、蒙古、达斡尔四个民族。鄂温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七个旗和我省的讷河县,由于他们居住分散,民族称谓许多,1957年根据民族自愿,统称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山林中的人们"。狩猎是鄂温克主要生产方式之一,这里陈列的狩猎上具主要有枪、猎刀、鹿犴哨,俄式围枪。鄂温克人的服装,早期都是用兽皮制作的,如犴皮衣。这是男人夏季穿的犴皮猎装,这时犴皮女装、犴皮装、犴皮靴,这是四红帖帽。这些服装也是较好的手工艺品。这是反映宗教信仰的"萨满服。"***,北方少数民族大都认奉"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汉译为"巫师"。通古斯语曰"疯狂的人"。这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不能解释自然现象而产生的观念。这是萨满衣、鼓和鼓槌。滑雪板是北方少数民族冬季打猎、追击野兽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徒步走三天的地方,穿上滑雪板当天就可以到达。过去鄂温克一直游猎在深山密林中,住在的"撮罗子",本民族称为"仙人柱"或"歇人柱"。满族的故乡在黑龙江流域,其族源可以追溯到朱秦的肃慎及其后的挹娄、勿吉、女真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满族的服饰有着鲜明的特点,以旗袍、马褂著称于世。这是祭祖用的族谱,人健在时用红笔写上名字,去世后用墨笔措上。女人上不了家谱,无儿子,家谱就不能拉着续了。蒙古族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肇源地区。蒙古族源于东胡族系,经济上以畜牧为主。蒙古族的衣着有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肥大的蒙古袍,在骑马放牧时,既能护膝防寒,又能当被盖。他们冬夏都穿皮靴,不但骑马方便,还保护腿部不受露水的潮湿,这是蒙古族的摔跤服,第当"那达慕"盛会召开时,各地的摔跤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参加比赛,获胜者会得到大家的格外尊敬。这是蒙古酷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达斡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北方民族。黑龙江中上游和嫩江流域是达斡尔人面百年来生息的故张。达斡尔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这是他们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斡尔是一个擅长造车的民族,他们制造的勒勒车影响了广大北方民族,是北方民族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勒勒车,又称大轱辘车、轻便车、适宜于草原上行走,俗有"草上飞"之称。作为民族文化的遗留物,作为各民族征服自然发行自然的结晶,黑龙江省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同情况和习俗。这些实物有些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淘汰,有的仍被各族人民所使用,发挥着它故有的作用。展示这些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对于加强各的互相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09:00-16:00;每周三闭馆 …
0451-82538606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 …
公交: 乘坐66路,89路,30路公交车可到。
地铁: 地铁一号线到工程大学站下,步行即到。
出租: 起步价9元/3公里,燃油附加费1元,三公里外基本单价为1.9元/公里。哈东站距离博物馆约6公里。10分钟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