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淡岛之旅(一)

    换钱要在新加坡换好。这是3月份去的巴淡岛的北部度假村,巴淡岛的中心相比北部要稍微安全一些。或许你有犹豫去民丹岛还是巴淡岛,民丹岛租了一部分给新加坡开发80年,如果你想开发比较好就民丹岛,巴淡岛北部开发比较少,比较接地气。在巴淡岛一个人晚上很晚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个人坐出租车,从新加坡去巴淡岛有两个地方可以坐船,一个是丹那美拉(TenahMerahFerryTerminal),一个是港湾(HarbourFrongtFerryTerminal)。两个港口各有优点,丹那美拉港口线路比较多,港湾相对比较方便坐地铁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现在去印尼是免签,直接拿着护照说走就走。船票加上各种税来回人民币200多一点。巴淡岛的中心相比北部要稍微安全一些。(仅供参考)
    8135770133
    游在巴淡岛
    810 0
  • 巴淡岛游记

    目的地巴淡岛(Batam)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面积415平方公里,与新加坡仅有20公里的距离。巴淡岛于1960年代被印尼政府开发为特别发展区,进一步开放为自由贸易区。适宜人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新山地区的居民;合家欢或情侣游;周末两天一日行程,放松悠闲为主。
    8130311053
    游在巴淡岛
    886 0
  • 巴淡岛游记

    正好趁着新年短暂的假期去了趟印尼巴淡岛三天两夜之旅。
    8110673086
    游在巴淡岛
    639 0
  • 看巴淡岛特有的印尼华人创业立足的结晶

    2017年9月中旬由新加坡坐船去巴淡岛,内心不断地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去名声在外的巴厘岛,这小小的巴淡岛有什么好看的?谁知,一看却终身难忘。岛上有一片从前日本人集中的街道,得名“名古屋”。华人漂洋过海、赤手空拳来到岛上,经四代人坚韧不拔、反反复复的打拼,站稳了这片土地,建起各行各业的商店,把此地变成了“唐人街”,成了全岛的中心。目前,华人经济已占印尼的60%。
    “大伯公”是巴淡岛上建的第一个寺庙,是华人祈求保佑的地方。早年只是按华人习俗建的、小小的土地庙。那时,留在印尼的华人,不准留下代表华人身份的一切物品,不准学汉字、写汉字,任何地方不准出现汉字,否则就是犯法被抓。可想而知,1986年9月18日“大伯公”三个字写在门楣上是何等的艰难。
    岛上有一处东南亚最大的“天恩弥勒佛院”,全部是华人捐助而建的庙,是华人聚会交友最集中的场所。现在这里有了华人的幼稚园、小学、中学。
    这些与其说是景点,不如说是华人经过四代人、几十年浴血奋争刻下的印记。这华人创业立足的结晶——街道、寺庙、学校、汉字,一点一滴的诉说着印尼的华人从没身份的“黑人”、
    6815358510
    游在巴淡岛
  • 快点回家,那里有你的新欢旧恋(新加坡、马来西亚新山双城游)

    精华

    这是我一生中最乐意做的事,这里是我最好的安息之所。——狄更斯《双城记》
    天蓝年代
    游在巴淡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