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蛇园已于2009年被完全拆除。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位于梧州市石鼓路,白云山脚的石鼓冲,原叫蛇仓。每年储各种活蛇约50万条,是东南亚最大的蛇仓。蛇园创建于1956年,原来是广西粮油食品进出口梧州公司的小动物仓库,专门经营出口广西传统特产各种活蛇、冻蛇,其它小动物及其产品。仓库中毒蛇类有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百步蛇等;无毒蛇有广蛇、索蛇、水律蛇等;蛇制品有蛇皮、蛇干、冻蛇肉、三蛇胆、蛇胆汁、蛇酒、蛇毒等。蛇园依山而建,环境优雅,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4层养蛇楼和地下洞蛇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蛇储养场。蛇园水池中央有一块据说是天外飞来的巨石,石上有"三龙戏珠"雕塑。池内"龟蛇观天"。池壁有各种蛇的传说壁画雕塑。蛇园开设獴蛇大战表演,獴因其体内有抗蛇毒酶而总是胜者。198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参观蛇园后,亲笔题写"梧州蛇园"及"蛇之胆,灵丹妙药"等字句。蛇园的蛇制品地道优质,蛇餐风味独特,享誉中外。
中山公园原为北山,古称茶山,位于市中心。民国14年(1925年),辟为公园,名曰"中山公园",为梧州最早建成的公园。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北山顶,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是1925年3月由李济深倡议筹建。纪念堂内着重介绍孙中山先生在1921年底到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运的事迹。纪念堂规模宏伟,分前后座,前座中部为四层塔式圆顶建筑,东西两翼为二层楼房,为陈列室,后座是千人会堂。纪念堂正面是层层台阶,自山脚至大门前共340余级;门前是广坪,中筑荷池,环列石凳,荫以悟榕,景色情人。纪念堂附近有广西最古老的铜钟之一南汉铜钟,铸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悬于北山晨钟亭内。南汉铜钟虽历时千载,仍完整无损,击之声音洪亮。晨钟亭旁陈列有历代碑刻、明代桂江浮桥铁柱等文物,供人鉴赏。公园内的动物园,虎、豹、猴、鸟等品种繁多。蛇趣园集观赏、购买、品尝蛇肉、蛇制品于一体。山顶的北苑是园中之园。公园依山构筑,园内林木苍翠,花团锦簇,绿茵整齐,曲径通幽,各种景物浑然一体,自成体系,是梧州目前最大、设施较为完备、游客最多的景区。
鸳江春泛为梧州八景之一。即桂江、浔江(西江上游)汇合后,桂江的清水与西江的浊流同时流动,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俗称鸳鸯江,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盛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鸳鸯江景色秀美,放眼望去,只见西江浩淼,水流滔滔;桂江碧绿、波光粼粼。两水交汇处,恰似戏水鸳鸯,相互依偎,相互拥抱,长相厮守,难舍难分。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梧州,适逢中秋之夜,泛舟于鸳鸯江,面对清浊江水不禁思绪万千,吟诗赞道:"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鸳鸯江水之名也从民间传开来。"鸳江春泛"被列为梧州八景之首。凡到梧州的游客游览了这一景色无不赞叹称奇。
四恩寺前身是位于广西梧州钱鉴的紫竹林寺,始建于1939年,及至20世纪90年代,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址被征用。2001年,紫竹林寺于白云山南麓异地重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欣然为新寺题名“四恩寺”,“四恩”即寓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之意。四恩寺大雄宝殿高16.8米,气势恢弘。
梧州有“岭南龙都”之称,在龙泉公园的龙皇山上,有一条用50吨纯铜铸造、龙头高12.8米,龙身长43米的巨龙,其造型昂首张口,气吞山河,手握龙珠,吉祥之云环绕,在蓝天白云中腾空而去,雄伟壮观,堪称“中华第一龙”。巨龙周围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百家姓园,讲述姓氏的来源。公园内各种奇花异树充盈其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园内有各种游乐设施,滑草场、狩猎场、水上乐园、神龙湖、生态园等。
梧州历史文化长廊利用长达1.5公里的梧州市河东城区桂汇段防洪堤内壁制作,从鸳江桥底西桂江段防洪堤转角处至桂北闸口处。共有17幅大型浮雕、6个文化景观、3个水景、55幅雕刻诗词书法。表现的内容分为梧州龙文化、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刻画了梧州的历史沧桑,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现了梧州人的奋发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其长度和大面积的浮雕群在全国极为少见,嵌于防洪堤壁上的五龙阴雕更是绝无仅有。通过游览梧州历史文化长廊便可一日读懂梧州上下4000多年文明历史。
金龙巷又称金龙街、寿星巷,位于现今梧州市建设二路,是迄今为止梧州乃至广西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风貌古建筑民居群落。据史料记载,金龙巷古宅多为清代建筑,最古老的已有300多年历史。金龙巷虽历史久远,但因其多为富绅住所且地势较高,不受洪涝灾害影响,因此得以保存较为完整,为梧州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现金龙巷内尚有住户达三百之多,巷口建有牌楼,并被列为“特色民宅”区予以维护。这片有“梧州的西关大屋”之称的古民居群,可以说是梧州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中共梧州地委旧址,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由三层组成,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1925年中共党员毛简青租赁该房子,随后中共两广区委在此创建广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梧州支部。1926年1月建立中共梧州地委、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座东向西,砖木结构,由四层组成,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1928年建立中共广西特别委员会,同年9月广西特委改为临时省委,时任特委书记的朱锡昂任临时省委负责人,与临时省委委员宋自洁以假夫妻身份租住,从事中共党的领导工作。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展示的是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从1921年至1929年领导广西各地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指出,梧州,坐落于浔、桂、西三江水口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成为了近、现代百年“两广商埠”、“水上门户”。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开始兴建骑楼建筑,昔日的骑楼城商家云集,最鼎盛时共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豪!骑楼城位于广西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街道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民主路、建设路、中山路等街道上。肖健指出,骑楼城,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
位于市中心区西南部的河滨公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小巧别致。花坛鱼池与画廊舞厅错落有致,楼台亭榭及游乐设施掩映于万绿丛中。园内有楠园,竹屋、竹廊、竹亭、竹篱笆,一片闹中取静的楠竹天地,一派浓浓的山村野趣。园中的儿童游乐园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这里是游人品茗对弈、垂钓游泳、赏玩休憩的好去处。而每当夕阳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闲的老人在对唱歌山歌,构成公园独特的一种风情。
在梧州市南,隔浔江(西江)耸立。周围四季郁葱,因有“埋剑吐芒宵烛汉,藏珠浮映夜辉山”而得名。相传秦末南越王赵伦藏剑于此山,故夜里腾光,每三五天一见,一更初起火,由下蔓延至顶,全山通红,火光冲天,顷刻间而熄灭,翌日山上依旧苍翠欲滴。又传山下有潭,水深无极,下有宝珠,初更浮起,月星皎洁,宝光烛天,如峨眉格迦、南岳圣灯之状,便出现“火山夕焰”奇观。山上产荔枝,每年四月即成熟,曾是盛名全国的“火山荔枝”。山下江边的丙穴,产嘉鱼,状如小鳍鱼,味极美,春末尤佳。据说全国著名之嘉鱼,始产于此,后繁殖各地。唐代诗人沈桂期有“身经火山热,颜入瘴江销”的诗句。
英国领事署旧址位于梧州市白鹤山上河滨公园内,是梧州市区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边有走廊相通,前门有7条砖柱,从大门进去有厢房、办公室、住所等,屋面为琉璃瓦,建筑形式兼有中西方风格。开放时间:9:00--18:30
梧州太和花园位于广西梧州市河西城区富民二路东山冲44号。花园占地面积60多亩。太和花园前身是太和花圃。1998年,为了满足市民对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的要求,太和花圃自筹资金,对花圃进行精心改造,建设成今天的太和花园。改建后的太和花园,园林布局精奇巧妙,极富南国风情特色,加上花园植被好,绿化覆盖率高,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闹市区里面一个天然氧吧和集成了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的绿色乐园。
圣文园坐落在梧州市河东城区西江南岸,从云龙大桥南桥头经旺步村往抚冲4公里即达景区。园内山清水秀,古木参天,北回归线穿园而过。这种独特的气候使得景区内植物品种十分丰富:有冠为“植物活化石”之称、最远古侏罗纪时代便出现的蕨科植物群,有世界十大名木之一的格木,有三十余米高,几人环抱的稀有大树品种。有华南第一树之称的五子登科树,树龄至少超过200多年、树高32米、同根5枝,如同一父五子,种植此树之后,连续5代人均高中状元之位,为纪念故将此树此景命为“五子登科”。梧州历代信奉孔子,画廊取用中国最好的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全长80余米,用图文的形式记载着孔子的一生事迹,这在梧州是罕有的,也是最齐全地记录了孔子这位被尊为“万世师表” 的圣人生平事迹的地方。鸳鸯湖由一大一小,一深一浅,一高一低两个湖泊组成。景区充分利用北回归线穿园的独特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规划小型天文台,合理利用了原有的丰富植物资源,划出2000余亩土地山体开辟珍稀树种园、茶花园、桃花园、兰花园等景点,将原有的野生格木(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活化石”桫椤、野蕨、攀缘植物、悬挂植物、绞杀植物、寄生植物、野生稻谷等全部保护归纳在景区内。
位于鸳鸯江畔珠山旁。白鹤山为梧州八景之一,昔称"鹤冈返照"。当朝阳刚从西江浮起,河上晨雾未消,隔江相望,窈窕多姿的白鹤山,宛如一个静卧云雾中的仙女。当斜阳西照,霞光把白鹤山的倒影投入碧绿明亮的桂江,就象一个花容月貌的女郎对镜梳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英国在白鹤山四周竖起大英国地界碑,建起领事署。惠师礼会、圣书公会、美国圣经学院也设在这里。白鹤山下立有禁止游人登山的木牌。1918年春,有桂军数人登山游玩,英领事放出狼狗咬人,桂军排长为自卫而打死洋狗,后被英领事署威逼而遭枪杀,以偿狗命。经过反英浪潮后,英国于1928年交回白鹤山。白鹤山于1930年辟为公园,面积约14公顷,园内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山顶上有英国领事署旧址,有"还我河山"石碑等文物古迹,以及花圃、游乐园、水池等。鹤冈楼栋宇雄壮,古朴典雅,楼前植花木盆景,中为白鹤雕塑;楼高三层,登楼可极目全城,南望西江滚滚波涛东去,系龙洲隐约可见,与允升塔夕照相映成趣;东瞰市区,桂江一桥飞架东西,楼宇栉比,云岚烟树,气象万千。奇石馆内陈列着桂东南一带的钟乳石、彩霞石、墨石,有的像千年寿龟,有的似金凤展翅,有块彩石更为神奇,酷似英国女王头像赫然印在石上。千姿百态,游人无不称奇。